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2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5
3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4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超过2 600多万吨, 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而其再生利用率不足10%。 废旧纺织品组分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是影响其准确分类、 快速回收和高附加值再利用的最大障碍。 人工识别分选既费时费力又不准确, 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对其进行快速无损高效识别分选。 在前期探究的最佳测试条件下, 利用自主研制的“纤维制品在线近红外高效识别与分选装置”对聚酯、 棉、 毛、 锦纶、 真丝、 粘胶、 腈纶、 聚酯/毛、 聚酯/棉、 聚酯/锦纶、 真丝/棉混纺和“特殊类”共计12类1 060个废旧纤维织物样本进行在线原始近红外光谱采集。 基于采集的样本在线原始NIR谱图,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依据输入的样本光谱数据及对应分类标签进行网络训练, 建立了12类废旧纺织品在线NIR定性识别模型。 对比一维、 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其二维模型较优, 该模型是将901~2 500 nm的一维数组归一化后转化为40×40像素的二维灰度图像, 再交替进行多次卷积和池化来进行光谱特征的提取、 压缩和数据降维。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每类废旧纺织品样本的类别概率值, 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类织物的最终分类。 本模型训练过程设置为500轮, 每次取32个样本图像, 学习率为0.001。 训练后输出预先设定的12类织物标签, 所建模型的内部训练准确率可达96.2%。 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用232个未参与建模的织物样品进行预测检验, 其识别正确率达96.6%。 将该模型导入“纺织品在线主控程序”后, 可对建模样本所涵盖的12类织物进行成分识别与自动分选, 每个样品的识别和分选时间小于2 s。 模型的建立和装置的应用为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选技术和装备。
废旧纺织品 在线近红外光谱 定性识别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自动分选 Waste textiles Online NIRS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model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utomatic sort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7): 213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2 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科技园,陕西 西安 710048
为修复破损纺织品文物图像,在Criminisi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K-means颜色分割的纺织品文物图像修复算法。根据纺织品文物图像的特点,将RGB图像转化为Lab颜色模型,采用K-means分类器对a*b*层数据基于颜色进行分割处理,对纹样图案边缘进行标定并缩小匹配块搜索区域;引入L值的标准差来表示颜色离散度,对优先权函数以及自适应匹配块进行改进。用所提算法与文献报道的3种算法对自然破损纺织品文物图像和人为破损纺织品图像进行修复,并对修复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修复的图像纹理自然、结构合理,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特征相似性、均方误差值更好。
破损纺织品文物 纹样图案 Criminisi算法 图像修复 K-means聚类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6): 161001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2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近年来光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能源和传感领域有较大突破。与此同时,智能可穿戴作为智能终端产业下一个热点已被市场广泛认同,将光电子技术应用于纺织领域制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纺织材料的柔性、可穿戴性及成熟的加工技术使其成为了智能电子设备的优良载体,结合光电子技术,智能纺织品可具备多种附加功能,包括传感、集能、交互等。重点讨论和总结基于光电子技术的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分类、发展及应用,以便更好地与传统纺织结构或技术融合,推进智能纺织品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光电子技术 可穿戴纺织品 传感 集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3): 1316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2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江苏 苏州 215123
3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通 226300
随着对可持续、可穿戴、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基于纺织品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TENG)具有轻薄柔软、穿着舒适的优点,一直是设计研究的焦点。由于纤维和纱线是纺织品的基本单位,纤维/纱线基TENG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处理制备成不同结构的织物或集成在其他织物中,充分保留织物结构本身的优势,因此设计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纤维/纱线基TENG被认为是制造T-TENG根本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TENG的基本原理、纤维/纱线基TENG制造技术,并对纤维/纱线基TENG的集成策略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制备纤维/纱线基TENG提出了展望并总结了面临的挑战。
摩擦纳米发电机 纤维 纱线 智能纺织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3): 131601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可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下的纺织品疵点的鉴别与分类。针对实际场景下的纺织品瑕疵存在瑕疵类型视觉区分度小和实际数据样本采集时的瑕疵类别不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标签嵌入方法的纺织品瑕疵识别网络(Textile Defect Recognition Network Based on Label Embedding, TDRNet)。首先,算法调整了基础骨干网络的结构,从而提高模型的分类精度;接着算法还设计了标签嵌入模块(Label Embedded Module, LEM),并使用该模块来生成模型的类别权重偏移;然后,本文提出了分布感知损失函数(Distribution Perception Loss, DP Loss)调整算法的类别分布,从而减小同类瑕疵特征的类内距并增大异类瑕疵特征的类间距;最后,本文引入了Seesaw Loss损失函数,通过抑制少数类别的负样本梯度并提高对误分类时的样本损失来动态平衡模型训练过程中在不同样本下的更新梯度,以缓解少数类别的误分类率。在自制的“广东智能制造”布匹瑕疵分类数据集中,本文提出的框架在粗粒度分类和细粒度分类两个任务上的top1错误率可达16.35%和17.12%,而top5错误率在细粒度分类任务上低至5.20%。与其他分类模型相比,TDRNet在对比实验中取得了最优的结果。此外,TDRNet与近5年经典的细粒度分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取得了SOTA结果,这充分表明了TDRNet的先进性。
卷积神经网络 纺织品瑕疵识别 标签嵌入 分布感知损失 Seesaw损失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extile defect recognition label embedding distribution perception loss Seesaw Los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0): 1563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为了研究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出土弓韬遗迹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 使用红外光谱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分析。 发现纺织品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在876 cm-1波数处有纤维素中β-D-葡萄糖苷键的特征吸收振动谱带, 在1 080 cm-1波数处和1 033 cm-1波数处有纤维素中葡萄糖环中C—O醚键的伸缩振动峰。 结合样品红外谱图在动物纤维应有的峰位1 658 cm-1左右和1 534 cm-1左右未出现吸收峰推测弓韬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为棉、 麻类植物纤维编织而成。 此外, 样品红外光谱在1 637 cm-1处有木质素中共轭羰基和C=C伸缩振动的重叠吸收峰, 以及1 434 cm-1处有纤维素与木质素中CH2的弯曲振动峰。 基于棉纤维在1 434 cm-1左右无吸收峰, 亚麻纤维在1 730和1 434 cm-1附近有吸收峰, 而苎麻纤维只在1 434 cm-1附近有吸收峰的判断标准, 推测弓韬遗迹表面的纺织品残留物为苎麻织物。 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样品表面形态均一, 呈细微片状垒结, 未见平行排列的纤维以及表面的节理信息。 判断是因纺织品长时间埋藏、 降解, 导致纤维物理结构消失所致。 三维视频显微镜测量结果表明, 纺织品残留物的纺织密度为9×9根·cm-2, 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纺织品痕迹相比经纬稀疏, 密度并未达到制作服饰的要求。 经纬线直径分别为(0.965±0.029)和(0.982±0.019) mm(95%置信水平), 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经、 纬线径差异不显著。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弓韬制作之初在其表面曾缠绕过苎麻织物的结论, 推测其用途为包裹以便于持握及加固弓韬。
秦始皇兵马俑 弓韬 纺织品残留物 红外光谱分析 显微分析 Terracotta and Horses of Qin Shihuang Bag for storing bows Textile residues Analysis of FTIR Microscope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1): 362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8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对样本的快速无损检测,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定性分析模型的常用方法, 可通过寻找最优分类超平面将两类样本分开。 在小样本情况下, 支持向量机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主成分分析是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 可将数据降维之后作为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输入变量, 简化模型并提高模型识别的准确性。 因此,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支持向量机(简称PCA-SVM)适合用于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 多模型方法是人们使用较少的建模方法, 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一般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将多模型方法与PCA-SVM方法成功结合形成了新方法。 以棉锦混合、 棉涤混合纺织品为例, 用新方法建立了这两类纺织品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 建模时将光谱数据按照波长分为4组, 用每组光谱数据建立一个子模型, 将子模型的输出值进行加权平均便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这样可以更充分地使用光谱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为了便于对比不同的方法, 仍使用上述校正集和验证集, 又用PCA-SVM方法建立了这两类纺织品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 对预测结果做交叉验证, 用新方法所建模型判别的正确率的平均值为85.49%, 正确率的标准差为0.066 7, 用PCA-SVM方法所建模型判别的正确率的平均值为83.34%, 正确率的标准差为0.109 6。 研究结果表明用新方法所建模型的分类效果好于用PCA-SVM方法所建模型的分类效果; 用新方法建立的模型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用PCA-SVM方法建立的模型的稳定性。 用PCA-SVM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受校正集构成情况的影响较大, 而用新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则相对稳定。 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分类回收可大量节约纺织原材料, 但采用人工分拣方式效率低且成本高。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分类, 为废旧纺织品的大规模精细分拣和分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该新方法有望用于某些其他类型样本的分类。
近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新方法 纺织品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Qualitative analysis New method Textil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7): 214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
棉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纤维,如果能根据废旧纺织品的棉含量对其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可极大地减少对天然纤维资源的消耗。但目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主要采用人工分拣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满足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大规模精细分拣、分级的需要。本文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废旧纺织品的棉含量进行判定,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废旧纺织品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模型能将含棉和不含棉的两类废旧纺织品很好地分开。对于含棉的废旧纺织品,又用多模型方法建立了废旧纺织品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综合使用上述两个模型,能较好地判定废旧纺织品的棉含量。这种新方法有望用于废旧纺织品某些其它天然纤维含量的快速判定。
近红外光谱 废旧纺织品 新方法 棉含量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te textiles new method cotton content 
光散射学报
2018, 30(3): 27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7
3 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082
纺织纤维和纸张纤维是常见纤维质文物材料, 是构成博物馆精美文物如服饰手稿书画的基本材料, 近年来寻求通过无损或微损方法对这一类材料的鉴别以及劣化状况评价备受文物鉴赏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关注。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研究博物馆常见纺织纤维材料棉、麻、桑蚕丝、柞蚕丝、羊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和它们的分子结构组成异同, 研究传统纸纤维稻草、麦草、龙须草、龙旗松、桑皮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无损分析技术可通过比较3 300~2 800 cm-1 CH, NH, OH振动区间光谱形状以及指纹区峰位以区别不同种类纺织品纤维;碳氧振动纸张纤维最明显光谱差异位置出现在与纤维素OH伸缩振动相关波数3 300 cm-1和与C—O—C相关波数1 332, 1 203, 1 050 cm-1。文章探索研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在快速鉴别纤维材料中的应用。通过对全光谱数据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把红外光谱十分相似的纺织纤维棉和亚麻、桑蚕丝和柞蚕丝明显分类;对光谱相似的纸纤维, 可采用选择不同光谱波数段进行主成分分析, 比较发现能够把五种纸纤维明显区分的光谱区间为3 800~2 800 cm-1。本研究为分子光谱无损分析技术应用于文物材料鉴别、科学评估纤维材料保存状况提供基础研究。
纺织品纤维 纸纤维 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Textile Paper fib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1): 60
陈飞 1,2,*徐殿斗 2唐晓萍 3曹静 1[ ... ]邓健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
3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纺织实验室, 北京 100094
纺织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引起多种有害元素的污染, 为了监控纺织品的质量, 建立了微波辅助稀硝酸萃取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砷、 锑、 铅、 镉、 铬、 钴、 铜、 镍、 汞等九种有害元素的检测新方法。 通过萃取剂的筛选和萃取条件的优化, 最终确定了用5%的硝酸30 mL作为萃取剂, 萃取时间为5 min, 萃取温度为120 ℃, 仪器功率为400 W作为微波辅助萃取条件。 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萃取出的九种有害元素总量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本方法的检出限在 2.25~112.5 μg·kg-1之间, 对加标样品的萃取率为73.6%~105%, 相对标准偏差(RSD, n=3)为0.2 %~1.7%。 本方法已成功用于棉布、 毛料、 涤纶、 腈纶四种纺织品样品的检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重金属 纺织品 微波辅助萃取 ICP-OES Heavy metals Textiles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1): 23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