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2008年 • 双月刊
名称:
中国光学
英文:
Chinese Optics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单位: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编:
王家骐 院士
副主编:
刘晶儒 研究员、相里斌 研究员、袁小聪 教授、郭劲 研究员
ISSN:
2097-1842
刊号:
CN 22-1431/O4
电话:
0431-86176852/84627061
邮箱:
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邮编:
130033
定价:
40元/期

本期栏目 2013, 6(1)

MORE

中国光学 第6卷 第1期

作者单位
摘要
俄罗斯科学院 普洛霍罗夫普通物理研究所, 莫斯科 119991, 俄罗斯
激光的出现对大多数实际应用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的性能、质量及其加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激光的高功率性能由3个不同的过程决定:其一是对入射光辐射的吸收(主要由各种吸收机制决定); 其二是由热学性能决定的温度升高和响应; 其三是元件的热光学和热机械响应, 如变形、应力断裂等。在设计效率高、紧凑性好、可靠性好的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高功率激光系统时, 需要考虑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脉冲、连续波、不同占空比的重复频率或突发模式等。
高功率激光器 高功率光学元件 冷却 热交换 抛光 镀膜 光学载荷 high power laser high power optics cooling heat exchange polishing coating optical load 
中国光学
2013, 6(1): 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光学
2013, 6(1): 1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提出采用不可逆封合技术来解决可逆封合的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微流通道在注入液体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漏液的问题。分别采用等离子体法、氧化法、紫外灯照射法和紫外胶法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绝缘材料上的硅(SOI)波导的不可逆封合。首先,采用4种实验方案分别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测试了经上述几种方法处理后微流通道与波导的粘合能力的强弱。然后,定量分析PDMS和SOI波导的封合效果。最后,经过实验比较得出用等离子体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得到的不可逆封合效果最好的结论。文中也讨论了其他实验因素对粘合程度的影响。
微流通道 平面光波导 生物传感器 不可逆封合 粘合能力 micro-fluidic channel slab optical waveguide bio-sensor irreversible adherence adherent effect 
中国光学
2013, 6(1): 1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采用溶胶法制备了Mn掺杂的ZnS纳米粒子,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S∶Mn纳米粒子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其在Mn离子的掺杂浓度达到6%时不发生分相,但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会减小。光致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掺杂离子的浓度可实现对ZnS∶Mn纳米粒子590 nm附近荧光发射波长的调节。此外,研究了温度对纳米粒子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经过50 ℃陈化1 h后的ZnS∶Mn样品的平均粒径增大约为20 nm,且加热陈化有利于ZnS∶Mn纳米粒子中Mn2+在590 nm处产生荧光。
溶胶法 掺杂浓度 发光性质 ZnS∶Mn ZnS∶Mn sol-gel process doping concentration luminescent property 
中国光学
2013, 6(1): 111
N/A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光学
2013, 6(1): 117
N/A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光学
2013, 6(1): 124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研究并讨论了下一代光刻的核心技术之一-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简要介绍了欧美和日本等国极紫外光刻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新兴的下一代13.5 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现状,特别讨论了国内外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现状,指出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光源的转化效率和减少光源的碎屑。文中同时概述了6.x nm(6.5~6.7 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最新研究工作。最后,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小组近年来在极紫外光源和极紫外光刻掩模缺陷检测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
极紫外光刻 激光等离子体 极紫外光源 转换效率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EUVL) Laser-produced Plasma(LPP) Extreme Ultraviolet(EUV) source Conversion Efficiency(CE) 
中国光学
2013, 6(1): 2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
4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基于仿生复眼光学成像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视场大、灵敏度高等优点,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生物复眼的结构与分类; 分别从平面型和曲面型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设计概述了仿生复眼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国内外典型复眼成像系统的结构、模型和成像功能; 总结了仿生复眼成像系统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分析了目前仿生复眼的工艺现状,指出仿生复眼的功能主要受微器件制作工艺的限制,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一种革新的、综合的微细加工方法,具有制作更高精度透镜阵列,提高人工仿生复眼应用能力的潜力。
仿生复眼 成像系统 微透镜阵列 光学设计 微细加工 artificial compound eye imaging system micro-lens array optical system design microfabrication 
中国光学
2013, 6(1): 34
张鹰 1张新 1,*史广维 1王超 1,2王钰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利用液体透镜进行变焦系统设计可以大幅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首先,基于液体透镜的分类即渐变折射率透镜和变曲率透镜介绍了几种主要液体透镜的原理和特点,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ARCTIC透镜系列和Optotune透镜系列的设计参数和优点。然后,对液体透镜技术在变焦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其在变焦眼镜、手机相机、内窥镜和显微镜等诸多领域中应用的现状和优势。最后,利用液体透镜设计了一种长焦距变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2.5倍的可见光变焦。
光学设计 液体透镜 变焦系统 焦距可调透镜 optical design liquid lens zoom system focus tunable lens 
中国光学
2013, 6(1): 4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为了设计光刻物镜的支撑结构,建立了支撑应力对透镜透射波前影响的模型,研究了该模型中支撑应力与折射率的关系及支撑应力对透镜透射波前畸变的影响。首先,根据晶体理论,建立了融石英透镜波前畸变与支撑应力之间关系的仿真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支撑结构下支撑应力与融石英透镜波前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支撑应力造成的透射波前畸变的性质,并选择合适的物镜支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光刻物镜支撑结构的支撑应力对透镜的透射波前有很大的影响:3点支撑的波前畸变PV值为369 nm;随着支撑点数量的增加,支撑应力造成的透射波前畸变逐渐减少;采用大于9点的支撑结构即可满足光刻投影物镜的元件支撑需求。
光学设计 光刻投影物镜 波前畸变 应力双折射 融石英 元件支撑 optical design lithographic object lens wavefront distortion stress birefringence fused silica lens mounting 
中国光学
2013, 6(1): 57
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理工大学 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提出将粒子群算法用于三片镜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设计了关于曲率半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玻璃折射率、系统长度等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光学评价函数,用此函数作为粒子群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实现了对光学系统的自动寻优。给出了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三片镜光学系统设计过程实例,结果证明:用粒子群算法可以设计出球差、子午场曲、子午光线弥散值都很小的三片镜光学系统; 并且用该算法进行光学设计不需要知道系统具体的初始结构,克服了现有光学设计软件高度依赖具体初始结构的缺点,可以自由控制结构参数的搜索范围,从而提高光学系统设计的智能化程度。
光学设计 三片镜系统 像差校正 适应度函数 粒子群算法 optical design three-lens system aberration correction fitness func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中国光学
2013, 6(1): 6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构建了具有单光子成像能力的光子成像系统,提出应用管道滤波方法实现对光子受限静止点目标的探测。分析了光子图像静止点目标与点状噪声特征,根据静止点目标在序列图像中位置的确定性以及噪声点的不相关性,研究了基于管道滤波的光子成像静止点目标探测方法。为降低目标探测的虚警概率,优化了管道滤波直径。以实验采集得到的多组光子图像序列为样本,获得了探测概率、虚警概率与信号光子数、噪声光子数、管道长度以及检测阈值的关系。检测结果显示,对信号与噪声的平均发生率为0.4和5.215的序列图像,当管道长度为9、检测阈值为2时,探测概率达0.9以上且虚警概率<0.08。对比多组图像序列的检测结果表明,影响探测概率的主要参数是信号光子数,而影响虚警概率的主要参数是噪声光子数。
光子成像 静止点目标 目标探测 管道滤波 photon imaging stationary point target target detection pipeline filtering 
中国光学
2013, 6(1): 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7
2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91329部队装备部,山东 威海 264200
设计了一种新型直升机载防撞激光雷达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直升机姿态信息的捕获和修正、目标提取与识别、数据三维空间转换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直升机载激光雷达的改进综合信息处理及显示,并且采用扫描成像激光雷达的探测试验对以上技术进行了实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减小了直升机机动飞行时激光雷达探测画面的畸变,在横滚角30°时仍可有效修正探测图像; 另外,在600 m处完成了对电力线等不易观察高危目标的迅速提取; 实现了探测画面的三维综合高效显示,综合处理时间<10 ms。本文提出的新的直升机载激光雷达综合信息处理方式有效改良了人机界面。
直升机 激光雷达 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helicopter laser radar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中国光学
2013, 6(1): 8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针对在子孔径拼接测量非球面的过程中干涉仪与待测非球面相对位置存在的对准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搜索迭代算法的调整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从测量的子孔径相位数据中消除由拼接测量位置没有对准带来的调整误差,实现多个子孔径的精确拼接。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子孔径拼接测量的调整误差补偿模型。对口径为230 mm×141 mm的离轴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进行了调整误差补偿和相位数据拼接,得到了精确的全口径面形分布。作为验证,对待测非球面进行了零位补偿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测试方法的面形PV值和RMS值的相对偏差仅为0.57%和2.74%。
子孔径拼接干涉术 非球面 调整误差 模式搜索算法 非共路误差 Subaperture Stitching Interferometry(SSI) aspheric surface misalignment error mode search algorithm non-common path error 
中国光学
2013, 6(1): 8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综述了著名的新一代极限性能高分辨小卫星Pleiades,说明了该卫星的技术特点,同时给出了其关键技术指标,并且有针对性地剖析了Pleiades在多星组网轨道设计、一体化超分辨焦平面设计、一体化综合电子学设计及敏捷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小卫星新技术发展方向,包括CMOS TDI模式成像技术、高动态范围视频成像技术、基于可重构模块的柔性化集成技术、基于软件总线的星载软件设计技术以及星载一体化设计技术等,为今后我国研发具有更高的地面分辨率、在轨成像效率和成像质量的新一代高性能小卫星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性能小卫星 高分辨成像 一体化技术 Pleiades Pleiades high-performance small satellit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integration technology 
中国光学
2013, 6(1): 9
王明 1,2王挺峰 1,*邵俊峰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机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研究了飞秒激光对CCD相机的干扰和损伤效应。采用波长为800 nm,脉宽为100 fs,单脉冲能量为500 μJ的脉冲激光辐照行间转移型面阵CCD相机,测量了飞秒激光对CCD相机的损伤阈值。在逐步提高到达CCD靶面能量的过程中观察点损伤、线损伤和全靶面损伤等实验现象,得到了点损伤阈值为151.2 mJ/cm2,线损伤阈值为508.2 mJ/cm2,全靶面损伤阈值为5.91 J/cm2。测量了CCD在不同损伤情况下时钟信号线间及其与地间的电阻值,通过对比CCD损伤前后的电阻值,发现线损伤和全靶面损伤时CCD垂直转移时钟线间及其与地间的电阻值明显变小。最后分析讨论了损伤部位和损伤机理。
飞秒脉冲激光 激光损伤 损伤阈值 CCD相机 破坏机理 femtosecond pulse laser laser damage damage threshold CCD camera damaging mechanism 
中国光学
2013, 6(1):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