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军 1,2李铁虎 1,2,*李昊 1,2,*党阿磊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1.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西安 710072
2 2.陕西省石墨烯新型炭材料及应用工程实验室, 西安 710072
环氧树脂基泡沫炭是一种具有三维海绵状结构的新型炭材料, 独特的网状泡孔结构使其具有高孔隙率、耐高温、耐腐蚀、导电/导热可调等性能, 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环氧树脂的石墨化困难, 本工作以石墨烯为异质成核改性剂, 用以提高环氧树脂泡沫炭的石墨化程度、电导率和力学性能。采用简单的发泡、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制备了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泡沫炭。石墨烯异质成核剂诱导了泡沫炭碳微晶生长, 增加了碳晶格条纹长度, 减少了碳晶体混乱。研究表明, 不含或含质量分数0.05%石墨烯改性泡沫炭的晶面间距、晶粒堆垛高度、石墨化度分别为0.343 nm、3.35 nm、8.42%和0.342 nm、10.22 nm、23.2%。此外, 石墨烯作为晶胞成核位点会影响泡沫炭的平均晶胞尺寸, 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 泡沫炭平均晶胞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同时, 石墨烯改性增大了泡沫炭的有序结构, 提高了其导电性, 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05%时, 泡沫炭电导率为53.8 S·m-1。相对于纯泡沫炭(压缩应变为0.0096%), 质量分数0.01%、0.02%、0.05%和0.10%的石墨烯改性泡沫炭压缩应变增加至0.208%、0.228%、0.187%和0.1146%。本研究为碳纳米材料/泡沫炭制备、碳结构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泡沫炭 石墨烯 异质成核 石墨化 机械性能 carbon foam graphen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graphitiz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9(1): 107
汪晖 1温秋玲 1,2,*黄辉 1,2黄国钦 1,2[ ... ]吴贤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侨大学 制造工程研究院,厦门 361021
2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
3 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厦门 361021
为探究飞秒激光烧蚀金刚石的烧蚀特征及机理,进行了飞秒激光加工CVD单晶金刚石实验及温度场仿真模拟研究。研究了飞秒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度、扫描次数对金刚石烧蚀区内纳米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金刚石被加工区域出现了沿着110晶向的微裂纹,在微槽边缘区域形成了周期为100~230 nm的纳米条纹,微槽中心区域形成了周期为460~640 nm的纳米条纹,且纳米条纹的形貌与激光加工参数密切相关。通过实验获得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为3.20 J/cm2,且当激光能量密度为24.34 J/cm2时,金刚石的烧蚀速率为44.8 nm/pulse,材料去除率为4.34×10-10 g/pulse。拉曼检测发现,微槽底部的金刚石发生了石墨化,理论计算的石墨层厚度为11.1 nm。根据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拉曼峰的频移计算飞秒激光辐照后金刚石微槽内的残余应力,当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至24.34 J/cm2时,残余拉应力增大至1 389 MPa。温度场仿真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材料去除主要是以金刚石升华为主,且飞秒激光辐照能量大多集中在金刚石的表层,几乎不会通过热传导扩散到金刚石内部。
飞秒激光烧蚀 CVD单晶金刚石 纳米条纹 烧蚀速率 石墨化 残余应力 温度场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CVD single crystal diamond Nano-ripples Ablation rate Graphitization Residual stress Temperature field 
光子学报
2023, 52(12): 121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 100854
3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广东 佛山 528399
具有通孔结构的金刚石在高精度引线成形及高功率微波器件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激光技术对自支撑多晶金刚石膜进行微孔加工,并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孔进行形貌分析。当激光功率达到17.6 W时,微孔表面发生破坏和断裂,断裂位置有明显的条纹结构,这可能是热应力引起的裂纹扩展、互连形成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量微孔剖面,进一步分析微孔锥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孔上端内表面粗糙,微孔锥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使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表面成分表征,以分析激光功率对微孔外表面及内表面的影响,以及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沉积物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且石墨化程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能量在向下传递过程中被金刚石吸收,并使金刚石石墨化;微孔下端接收的能量减少,因此微孔最终呈现为锥形。通过引入金刚石烧蚀阈值进行分析,揭示了激光微孔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及微孔成形过程。在高激光功率下,微孔外表面出现破损,内表面出现明显的条纹状结构。微孔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石墨化程度均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微孔锥度减小,微孔垂直度变好。激光在加工过程中对微孔内表面应力的影响大于对微孔边缘位置应力的影响。
激光技术 金刚石 微孔 石墨化 热应力 
中国激光
2023, 50(24): 2402404
作者单位
摘要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针对有机合成过程中碳及碳化物的残余,传统方法中普遍使用除碳的工艺,而很少有文章针对非晶碳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为此,本文采用高尿素含量的前驱盐体系,通过在氮气保护气氛中煅烧获得AlN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850~1 500 ℃温度范围内煅烧获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对AlN合成过程中含碳产物结构形貌的变化,以及AlN和含碳产物之间相互的依存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N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无定形碳的石墨化转变,AlN颗粒的形貌也受含碳残余产物形貌的影响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非晶碳 粉体合成 AlN粉体 氮源 尿素 残余碳 石墨化 amorphous carbon powder synthesis AlN powder nitrogen source urea residual carbon graphitization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6): 1092
李悦 1,2王博 1,2,3朱晓丽 1刘昆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唐山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唐山 063000
2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秦皇岛 066004
3 唐山市化工环保与新型薄膜涂层材料重点实验室, 唐山 063000
通常采用以氢氧化物作为造孔剂, 过渡金属硝酸盐或氯化物作为石墨化催化剂的传统两步法策略制备多孔石墨化碳材料。然而制备过程中多涉及有毒和腐蚀性试剂, 且多步骤的过程耗时较长。本文以双氰胺为原料通过热缩聚反应得到g-C3N4, 采用高铁酸钾为催化剂一步法实现g-C3N4的同步碳化-石墨化, 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与传统的两步法相比, 该方法耗时少、效率高、无污染。与初始的g-C3N4材料相比, 石墨化g-C3N4衍生碳质材料不仅显著改善了可见光的吸收, 而且大大增强了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对g-C3N4衍生碳质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700 ℃下制备的衍生碳质材料的降解率为12.4 mg/g。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多孔g-C3N4衍生碳质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密度、电荷分离和光电流(提高了5.4倍)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 该简便、灵活方法为提高g-C3N4衍生碳质材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高效的途径。
石墨氮化碳 碳质材料 光催化 高铁酸钾 碳化-石墨化 可见光 甲基橙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carbon material photocatalytic potassium ferrate carbonization-graphitization visible-light methyl orange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1): 215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4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 401120
为了研究石墨化过程中煤的分子结构有序化轨迹, 选取湖南、 陕西19个不同变形-变质程度高煤级煤为研究对象, 采用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拉曼光谱分析(Raman)等手段, 结合分峰拟合的数学方法, 对系列样品分子结构参数(XRD结构参数, 如石墨化度、 延展度La、 堆砌度Lc及面网间距d002等; Raman参数, 如PG, P1, R1, R2等)进行了统计与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 煤化作用阶段H/C随变质程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但在石墨化阶段以物理变化为主, 其趋势变缓或不显著; XRD参数d002, La, Lc, NLa/Lc等随变质程度呈现非线性连续(阶跃性)变化, 拐点大致对应Rm=7.0%, d002=0.338 nm, 拐点之前La, LcN变化较小(或平稳增大), 拐点之后石墨晶体结构快速形成, 微晶尺寸增大, 拼叠作用开始并逐渐增强; La/Lc变化亦反映石墨化过程由缩合作用向拼叠作用转变。 高煤级煤石墨化轨迹可按有序化增加的三阶段模型来表述, 无定形碳(无烟煤)至变无烟煤阶段, G峰位、 峰位差P1变化显著, ID1/IG在表达无序程度时不服从TK关系; 变无烟煤至半石墨阶段, 即从石墨化开始结构演化轨迹呈现不同方向, R1随着有序的增加呈现截然相反的轨迹, 部分石墨组分演化服从TK关系, R2在石墨化度为45%时呈现截然相反的轨迹; 石墨阶段温、 压作用导致微晶尺寸急剧增加(或阶跃), ID1/IG减小服从TK关系。 当不同石墨化程度的新生组分共存时, d002不足以代表样品最大的演化程度, 但其作为平均度量来标度高煤级煤石墨化过程中结构演化特征仍为较优的选择, 且(002)和(γ)峰半峰宽能较好地区分石墨化煤的变质类型, H/C, ID1/IG亦随d002演化轨迹不同, 需利用d002<0.344 0 nm, R1<2.0, H/C<0.12等综合指标判别石墨化的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 采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技术可以表征高煤级煤石墨化轨迹阶段性以及结构的差异性。
高煤级煤 石墨化 轨迹阶段性 High rank coal Graphitization Trajectory stage Raman XRD Raman XR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8): 249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福建厦门3602
2 华侨大学 制造工程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
采用短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辅助加工技术加工金刚石微结构,研究短脉冲红外激光的光强、脉宽、重复频率、靶材与金刚石基片之间的距离等加工参数对金刚石的加工线宽、槽深以及加工效果的影响。当用脉冲宽度大于4 ns的激光作用在方向良好的单晶金刚石上时,光热作用明显,诱导产生金属等离子团的能量密度达到一定阈值且复合短脉冲激光能量作用下,单晶金刚石表层温度迅速上升至600°C以上,此时金刚石表层产生了刻蚀微结构;当用脉冲宽度小于4 ns的激光轰击靶材表面时,短脉冲激光轰击靶材诱导金属等离子团,可实现背面溅射相关金属靶材,当等离子体密度达到微刻蚀阈值时也可实现金刚石背部刻蚀以及石墨化。短脉冲红外激光的脉宽、重复频率决定了沉积/刻蚀加工效果。本文研究表明短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辅助加工技术是一种新型可靠的金刚石微结构加工工艺。
单晶金刚石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短脉冲红外激光 铜靶 石墨化 Single crystal diamond Laser induced plasma Short pulse infrared laser Copper target Graphitization 
光子学报
2021, 50(6): 12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九江 332020
2 江西晶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南昌 330052
3 南昌大学,南昌 330000
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导电剂已经在中国得到了普遍应用,作为电池导电剂的碳纳米管需要提纯处理。本文研究了利用艾奇逊炉对化学气相沉积的碳纳米管在3 000 ℃进行提纯处理后的组织结构和电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红外光谱仪(FT-IR), 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光电子谱仪(XPS), 拉曼光谱分析仪,四探针薄膜电阻仪对艾奇逊炉提纯的碳纳米管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高温提纯的碳纳米管的含铁量可降低到71ppm,氧化物含量低于0.45wt%,晶格缺陷大幅减少,石墨组织结构完整,表面官能团少,具有体积电阻率0.050~0.035 Ω·cm,作为电池电极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动力电池正极。
碳纳米管 艾奇逊炉 化学气相沉积 物理提纯 电阻率 石墨化 carbon nanotube Acheson furna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urification resistivity graphitization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7): 127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 710021
2 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 710032
类金刚石(DLC)薄膜在红外区有很高的透过率,但激光损伤阈值低,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领域。采用直接在DLC薄膜上沉积Ti电极,基于激光损伤阈值(LIDT)测试平台,用1-on-1零几率损伤法,研究了在不同偏置电场下DLC薄膜损伤阈值及损伤形貌的变化。发现电场强度从0增加到700 V/cm,损伤阈值明显增大;进一步增大偏置电场,损伤阈值相对不变。分析认为偏置电场改变了激光辐照DLC薄膜区域的光生载流子漂移速度,减小了DLC薄膜的局部热累积,减缓了薄膜的石墨化进程,提高了DLC薄膜的抗激光损伤阈值。
类金刚石薄膜 激光损伤阈值 损伤形貌 偏置电场 石墨化 diamond-like carbon film laser-induced-damage threshold damage morphology horizontal electric field graphitiz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9): 09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单晶硅时后刀面会发生剧烈沟槽磨损, 严重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为了从金刚石石墨化转变角度揭示沟槽磨损生长扩展机制, 建立了金刚石刀具后刀面具有初始沟槽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模拟了切削单晶硅时初始沟槽处的工件材料流动行为与金刚石刀具晶体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初始沟槽的存在改变了工件材料的流动状态;并且这种材料流动引起了刀具初始沟槽附近温度和能量的变化, 温度升高了8%, 势能提高了1.4%;通过分析金刚石刀具晶体结构发现, 初始沟槽处的刀具材料发生了石墨化转变, 并通过计算采样点处原子间键角, 得到了石墨化转化率随着切削的进行不断升高, 并最终趋于恒定的规律, 当切削进入到稳定切削阶段时, 石墨化转化率约为6%。
金刚石刀具 石墨化 沟槽磨损 初始沟槽 分子动力学 diamond tool graphitization groove wear initial groove molecular dynam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2): 02410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