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淮南 232001
2 南华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衡阳 421001
3 北京师范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高能粒子与靶材料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能损和电子能损两种方式损失能量。电子阻止效应和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是体现电子能损的两种不同机制。准确模拟高能粒子的辐照损伤过程,亟须解决电子能损效应对粒子辐照损伤的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几种关键结构材料在考虑电子能损效应下辐照损伤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子阻止效应、电子-声子耦合效应和电子热导率等对辐照缺陷的影响规律,总结了目前电子能损效应对靶材料辐照损伤的影响规律,归纳了高能粒子辐照靶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电子能损效应 辐照缺陷 双温度模型 电子-声子耦合 级联碰撞 Electronic energy loss effect Irradiation defect Two-temperature model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Collision cascades 
核技术
2023, 46(12): 120504
陈欢 1,2魏朝阳 1,2,*曹珍 1,2,**彭小聪 1,2邵建达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首先基于一维双温模型阐明了飞秒激光与RB-SiC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RB-SiC表面飞秒激光烧蚀规律与抛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脉冲能量、扫描速度、扫描间距等参数,可实现对烧蚀深度和烧蚀表面质量的有效调控。但是通过飞秒激光抛光难以在RB-SiC切割表面上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而对于RB-SiC预抛光表面,通过工艺参数调控,可将其表面粗糙度从36.9 nm抛光至11.56 nm,验证了飞秒激光抛光RB-SiC的可行性。
激光技术 粗糙度 反应烧结碳化硅 飞秒激光抛光 双温模型 
中国激光
2023, 50(24): 2402203
张喆 1,2宋琦 1,3张昆鹏 1薛美 1[ ... ]张紫辰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仪器设备研发中心,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北京 100049
3 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纳米测量与制造技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硅是半导体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材料,近几年随着制程工艺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划片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更高的加工质量要求。现有激光开槽与金刚石刀结合的划片工艺,多采用纳秒多光束的激光加工方式。介绍了能量呈平顶分布的飞秒激光开槽硅晶圆技术的双温数值仿真模型与实验,使用波长为517 nm的飞秒激光,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飞秒脉冲加热硅表面的能量沉积过程和热场的演化过程,研究了激光功率、光斑间隔和能量分布等激光加工参数对工艺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实现了硅晶圆表面槽宽可控、槽底均匀、槽侧壁陡直的开槽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平顶飞秒激光划槽工艺在未来硅晶圆划片及微结构制备中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 双温模型 光束整形 激光烧蚀 晶圆划片 
中国激光
2023, 50(20): 2002202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前,微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型化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加工尺度提高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并且能够在材料内部实现三维立体微加工。飞秒激光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打破了加工极限,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加工的发展历程和机理,并从库仑爆炸模型、微爆炸模型、色心模型以及双光子电离模型等方面对激光加工机理进行了阐述。对于飞秒激光的超快作用过程,仿真是分析加工机理、研究激光与材料作用过程的主要手段。分析了飞秒激光仿真所采用的双温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复合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为飞秒激光加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最后指出了目前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 加工机理 双温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9): 1900005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在玻璃基底上镀35nm厚的ITO薄膜, 通过椭偏仪测量ITO薄膜的线性介电常数。由于ITO具有高掺杂浓度, 因此其介电常数可以用Drude模型来进行量化计算, 得到其介电常数近零(ENZ)波长约为λ=1100nm。借助双温模型计算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电子温度的升高计算等离子体频率的变化, 将其带入Drude模型中, 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介电常数, 最后可以通过计算折射率的变化, 从而求出非线性折射率n2。计算结果表明, 在ENZ波长入射时, 可以得到最大非线性折射率n2=4.66×10-15m2/W。因此, 实验中选取的材料可在低功率光照下得到显著的折射率变化, 可望应用于全光存储、全光开关等纳米光子器件的设计。
介电常数近零材料 非线性光学 双温模型 电子温度 等离子体频率 epsilon-near-zero material nonlinear optics two temperature model electronic temperature plasma frequency 
半导体光电
2021, 42(4): 4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飞秒激光精微烧蚀是一种新型的精密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飞秒激光烧蚀面齿轮材料18Cr2Ni4WA的电子亚系统和晶格亚系统的能量耦合作用,建立了双温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脉冲宽度、平均功率对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电子与晶格达到热平衡,且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超过材料的熔点时,齿面产生烧蚀;当电子和晶格的温度均高于材料的沸点和相爆炸温度时,主要通过相爆炸实现材料的去除;材料烧蚀深度一般为40 nm左右,避免了热效应对表层质量的影响。采用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了能量密度呈高斯分布的飞秒激光烧蚀材料18Cr2Ni4WA的单脉冲烧蚀阈值为0.29 J/cm2;分析了平均功率和脉冲数对烧蚀形貌的影响。通过研究飞秒激光精微加工材料18Cr2Ni4WA的烧蚀特性,为提高面齿轮的加工质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 面齿轮 双温模型 烧蚀特性 烧蚀阈值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9): 091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1
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铜片双温模型, 通过控制变量, 数值研究了光斑半径和激光能量对电子与晶格温度的影响, 并预测了烧蚀形貌。结果表明, 单脉冲激光光斑半径越大, 铜片的烧蚀深度越小, 烧蚀面积越大; 激光能量越高, 铜片的烧蚀深度越大, 烧蚀面积越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仿真的可靠性。
激光技术 激光加工 COMSOL仿真 双温模型 温度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10): 101402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结合双温度模型模拟了含金纳米颗粒复合介质的光热效应和温度分布,分析了金纳米颗粒非独立散射的影响,讨论了发生光热效应时复合介质内能量的传递方式。结果表明: 将双温度模型与Fourier导热定律结合可以描述纳米颗粒及周围介质的温度变化; 与独立散射的颗粒相比,非独立散射情况下光热效应与颗粒间的耦合现象有关,并且这种耦合效应与颗粒间的距离相关。v
金纳米颗粒 光热效应 有限元法 非独立散射 双温度模型 Au nanoparticle photothermal effect finite element method dependent scattering two-temperature model 
光散射学报
2017, 29(2): 14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 应用力学研究所, 杭州 310027
2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3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在超快激光照射过程中,金属靶材的光学性质是动态变化的。采用双温模型与分子动力学结合法,考虑动态和常数光学性质两种情况,对不同脉宽的超快激光照射下铜薄膜的热响应进行了模拟研究。其中,常数光学性质包括由激光沉积能量相等计算得到的等效平均反射率和室温下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 两种情况下的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均差别较小,尤其是脉宽远小于电子-晶格弛豫时间的飞秒激光;而当激光脉宽相当于或大于电子-晶格弛豫时间时,如皮秒激光,光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对材料的熔化和重凝的影响则比较明显。
超快激光 铜薄膜 双温模型 分子动力学 动态反射率和吸收系数 ultrafast lasers copper films two-temperature model molecular dynamics dynamic reflectivity a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7): 071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3
2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海南 昌江 572700
3 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考虑到激光加热过程中电子和晶格之间的不平衡传热特性,将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和双温度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1个两步LBM方程,并用此方法对纳米薄膜在短脉冲激光照射过程中的热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照射过程中薄膜内温度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激光强度以及薄膜厚度对金属薄膜热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照射过程中晶格温度的改变相对于电子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计算得到的电子温度响应及破坏阈值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提出的两步LBM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激光照射过程中电子和晶格的不平衡传热现象。通过研究还发现,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强以及薄膜厚度的减小,薄膜表面电子和晶格温度都有明显的升高,且电子和晶格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均有所延迟。
激光技术 短脉冲激光 纳米薄膜 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双温度模型 
光学学报
2016, 36(10): 1014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