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研究新降雪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有利于探究其与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关系。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三维荧光光谱(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 分析了哈尔滨市新降雪样品中DOM的光谱特征及其来源。 新降雪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浓度与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强度变化呈现相同趋势, 其中CDOM含量因DOM来源、 大气云团运移、 大气污染情况及发色团光漂白性质的不同而与其他环境介质中CDOM浓度存在差异; 而FDOM强度则因环境介质中盐分含量及DOM的降解动力学速率存在差异而小于土壤和海洋。 新降雪中DOM的吸收光谱呈现指数递减趋势, 与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物发色团的吸收光谱相似, 在200~220 nm处存在明显吸收峰(由于受到水分子和溶解氧影响), 表明DOM存在较多的不饱和双键共轭结构。 E2/E3值(250和365 nm处的吸光度比值)结果表明, 新降雪中DOM具有结构简单、 分子量小和芳香性弱的特征, 类富里酸为其主要组成物质; 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两类荧光组分, 其对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66.78%和33.22%。 荧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该研究新降雪中DOM同时受陆源输入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并且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BIX>1)和较弱的腐殖化特征(HIX<0.8)。 荧光组分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哈尔滨市新降雪中的荧光组分具有相同来源, 化石燃料、 生物质燃烧、 交通及工业等排放的细颗粒物(PM2.5)为新降雪中DOM的重要来源, 并通过类腐殖质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初步建立了PM2.5浓度值的预测方程。 新降雪中DOM光谱特征分析可为揭示其来源组成及深入探寻其载体行为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亦可为大气环境污染快速诊断识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保障。
新降雪 溶解性有机质 来源解析 光谱特征 大气污染物 Fresh snow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Source analysis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Air pollutant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2): 3937
王琴 1,2张瑞峰 1,2郭志翔 1,2齐国栋 3[ ... ]汤羽扬 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2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4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5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44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压汞测试(MIP)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产地来源和陈化方式对石灰成分、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石灰中Ca和Mg元素的含量不同。石灰在陈化过程中,陈化方式、产地来源和陈化时间均会影响氢氧化钙的晶粒尺寸和晶体形貌,氢氧化钙的晶粒尺寸均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浸水陈化效果优于密封陈化和天然陈化效果;产自南石楼地区的石灰采用浸水陈化时所制备的石灰晶粒尺寸更小,活性更高,氢氧化钙含量更高,在成型硬化和养护后可以形成更加致密的微结构,且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为古建修缮用石灰的制备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产地来源 陈化方式 石灰 组成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origin aging way lim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硅酸盐通报
2023, 42(7): 236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北京 100049
3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4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北京 100009
5 会理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 会理 615100
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及其体现的地区间文化互动等信息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四川会理位于欧亚草原、 中原、 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十字路口”, 且处在著名的“藏彝走廊”之上,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和多元文化交汇区, 当地出土的青铜器更是包含多种文化因素。 然而, 以往对该地青铜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器型及纹饰等所体现的文化互动上, 而对多元风格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地区间文化互动的具体模式关注较少。 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会理文管所藏8件具有多元文化风格的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 在此基础上, 搜集铜、 铅矿山和相关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并结合考古类型学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揭示不同地区和青铜文化之间的互动联系。 pXRF分析结果显示, 这批样品合金类型多样, 包括纯铜、 锡青铜、 铅锡青铜和锡铅青铜等。 MC-ICP-MS分析结果显示, 两面石寨山型铜鼓和盐源文化风格树形器应为利用滇中南地区的铅料生产的, 且前人对多面石寨山型铜鼓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矿料均来自滇中南, 表明铜鼓这种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礼器的矿料来源及生产较为独特, 很可能为统治阶层所垄断; 而石寨山型铜钟则是利用会理当地铜料生产的“仿制品”。 以上结果表明, 会理与石寨山、 盐源等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存在着实物和精神等层面的复杂互动。 研究显示, 在运用pXRF、 MC-ICP-MS明确青铜器合金成分和矿料来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类型学分析可以为深入探讨地区间文化互动的具体模式提供很好的证据支持。
青铜器 多元风格 矿料来源 文化互动模式 Bronzes Multi-style Mineral material sources Culture interaction modes MC-ICP-MS MC-ICP-M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4): 114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扬州市玉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0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郊, 是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其中出土玉石器数量达五百余件, 且种类齐全、 工艺精湛。 利用现代测试仪器对这批玉石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鉴定, 对于东周时期曾国用玉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为了探知曾侯乙墓出土玉器的玉料类型及透闪石玉料可能来源地, 以其中的319件玉器为研究对象, 采用宝石学与光谱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无损测试。 通过十倍放大镜及天平等常规宝石学检测仪器对样品的表面特征、 受沁程度及种类做出初步判断,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快速、 无损的分析出土玉器样品的矿物相及化学成分。 研究结果表明, 常规仪器测试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很好的区分出土玉器的材质,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319件玉器中, 有264件透闪石质玉器, 43件大理岩石璧、 8件云母质玉器、 1件石英岩、 1件萤石以及2件水晶环。 XRF测试结果显示, 透闪石炙玉占全部检测样品的82.8%,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MgO约占20.03%~27.00%(平均值为24.46%), SiO2约56.31%~61.17%(平均值为58.99%), CaO约14.25%~19.91%(平均值为15.42%), FeTO约0.19%~2.06%(平均值为0.551%), 计算可知m(Mg)/m(Mg+Fe)的值在0.91~0.99之间, 其测试结果范围与标准透闪石含量很接近, 该批样品中未检测出阳起石质的软玉。 其中, 大部分优质透闪石质玉器均出土自主墓室, 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用玉水平及用玉习惯。 根据已有研究结果, 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及部分具有特征风化皮层及戈壁料特征的样品, 推测曾侯乙墓部分出土玉器的玉料来源于甘肃古玉矿。 该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曾国用玉制度和战国时期玉石之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料。
曾侯乙墓 透闪石玉 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用玉水平 玉料来源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Tremolite jade FTIR XRF Level of usingjade Jade sourc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 215
邵凯恒 1,2,*夏嵩渊 2,3张育民 1,2,4,5王建峰 1,2,4,5徐科 1,2,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 215123
3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1210
4 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 215123
5 中国科学院纳米光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苏州 215123
氮化镓单晶衬底上的同质外延具有显著的优势, 但是二次生长界面上的杂质聚集一直是困扰同质外延广泛应用的难题, 特别是对电子器件会带来沟道效应, 对激光器应用会影响谐振腔中的光场分布。本文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生长的原位处理, 实现了界面杂质聚集的有效抑制。研究发现, 界面上的主要杂质是C、H、O和Si, 其中C、H、O可以通过原位热清洗去除; 界面Si聚集的问题主要是由衬底外延片保存过程中暴露空气带来的, 其次是氮化镓衬底中Si背底浓度, 在外延过程中, 生长载气对氮化镓单晶衬底不稳定的N面造成刻蚀, 释放的杂质元素会对二次生长界面产生影响,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界面杂质的形成机制,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氮化镓衬底 二次生长界面 界面杂质 杂质来源 同质外延 Si聚集 GaN substrate regrow interface interfacial impurity source of impurity homoepitaxy Si accumulation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3): 4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警察学院科研所, 四川 泸州 646000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与反恐怖学院, 北京 100038
随着图像获取与传输便利性的不断提高以及图像编辑工具的快速普及,使得恶意用户能够容易拍摄、传播、编辑和修改数字图像,进而达到实施恶意行为或犯罪的目的,则数字图像或视频将成为侦查取证与司法诉讼的关键证据。由图像传感器制造工艺的缺陷和硅晶片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光照响应不一致性(PRNU)对于每个相机来说,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图像来源取证的有效设备指纹。首先对包括设备指纹技术在内的数字图像取证技术进行整体性的回顾,并介绍设备指纹的主要应用情景;然后介绍图像中设备指纹提取的基本技术原理,对设备指纹的提取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最后对设备指纹提取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图像处理 图像识别 图像取证 设备指纹 图像来源鉴定 传感器模式噪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 57(22): 220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 合肥 230026
3 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安徽 枞阳 246700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对枞阳境内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和汤家墩遗址出土炼渣中的铜颗粒进行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 以探讨枞阳县境内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来源。 结果表明, 枞阳汤家墩遗址冶炼铜金属颗粒中的Co, As, Sb, Ag和Bi等元素含量较高, 其微量元素特征不同于铜陵和铜绿山的冶炼金属铜; 从西周至战国时期, 枞阳青铜器所用铜矿来源比较稳定, 主要来自汤家墩遗址周边的枞阳县境内, 有少量器物的铜矿可能来自长江以南的铜陵地区; LA-ICP-MS可用于青铜器和古铜矿冶遗址炼渣中所夹杂铜颗粒的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 从而为利用炼渣探讨古矿冶遗址冶炼金属产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奠定了基础, 对探讨三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枞阳 青铜器 矿料来源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Zongyang Bronze vessel Copper ores source LA-ICP-M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1): 361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上海 201800
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4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 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 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 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 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 硬度等), 以及探索玉料随时间演变规律和可能的原料来源, 本文以浙江省境内3个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田螺山、 仙坛庙和江家山遗址出土的玉玦为研究对象,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 从河姆渡文化至崧泽文化晚期, 所分析玉玦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萤石、 迪开石、 石英、 白云母、 透闪石和蛇纹石等, 以萤石、 玉髓和迪开石为主, 且时代早于透闪石和蛇纹石。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相关遗址出土玉玦的原料随时间变化特征、 原料来源, 以及玉玦的材料学特征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石器时代 玉玦 无损分析 玉材 可能来源 Neolithic Jade jue Nondetective analysis Raw material Possible sourc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9): 2905
作者单位
摘要
宁波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针对传感器模式噪声易受CFA插值噪声和JPEG压缩噪声污染,提出一种基于空域平滑滤波的传感器模式噪声预处理方法,去除干扰噪声,从而提高数字照片图像来源检测准确率.假设传感器模式噪声是一种类似高斯白噪声的随机信号,其在频域具有与高斯白噪声相似的平坦频谱; 基于此,在空域采用高斯白噪声对传感器模式噪声进行引导滤波,其空域平滑效果使传感器模式噪声在保持自身性质的同时,拥有与高斯白噪声相似的特性.手机相机照片图像库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预处理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图像来源检测准确度上Kappa统计系数提高了0.026以上,同时算法对JPEG压缩的鲁棒性也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数字图像取证 来源检测 平滑滤波 传感器模式噪声 高斯白噪声 Digital image forensics Source detection Smoothing filter Sensor pattern noise White Gaussian noise 
光子学报
2017, 46(6): 0610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 合肥 230026
2 繁昌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 繁昌 241200
为了解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并探索我国南方早期青白釉的工艺技术来源, 本文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柯家冲窑五代至北宋中期不同阶段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 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期北方定窑白瓷釉及南方越窑青瓷釉化学组成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化学组成在北宋中期时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中尤以SiO2含量的下降和CaO含量的上升最为明显, 着色元素Fe, Mn, Ti的氧化物含量自五代时期至北宋中期变化幅度很小, 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釉色由偏白向偏青转变的原因可能与该窑瓷器胎色的不断加深有关。 此外, 主成分分析及具有相似功能特性的元素组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北方定窑白瓷釉较为接近, 其釉料配方工艺可能来源于同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窑场。 本文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早期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晚唐五代时期南、 北方制瓷工艺技术交流问题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繁昌窑 青白釉 化学组成 瓷釉配方 工艺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4): 100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