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基于稀土离子独特的能级结构和其发射荧光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稀土发光测温技术得以发展,并因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能够在各种严苛环境中适用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稀土发光强度测温技术的研究最为广泛。该技术按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单能级发光强度测温技术和发光强度比测温技术2类。后者进一步细分为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比测温技术和非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综述了这些测温技术的原理、各自的优缺点、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最后,从测温性能和应用领域2个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稀土发光 发光强度测温 发光强度比 热耦合能级 双发光中心 luminescence of rare earths 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based thermometry 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 thermally coupled energy levels dual luminescent centers 
硅酸盐学报
2025, 53(4): 910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州 510006
固态钠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是未来储能的发展目标。作为全固态钠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决定了固态钠电池的性能。复合固态电解质(CSE)兼具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柔韧性和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复合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聚合物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界面、以及无机填料区域的离子传输性能,阐述了无机填料的种类、特征参数和表面改性策略对CSE性能的影响。同时,本文总结了CSE与正负极之间的界面问题及相应的改性策略。最后,对固态钠电池中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固态钠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界面改性 Keyword all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inorganic fillers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硅酸盐学报
2025, 53(4): 895
AI高清视频导读  
何清 1,2张渤 1,2刘艺媛 1,2韩大量 1,2,*[ ... ]杨全红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市先进碳与电化学储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50
2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天津 300350
铝金属电池因铝负极具有成本低、理论容量高、资源可及和氧化还原电位较负的优势,具有低成本、高安全和潜在高比能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铝离子极高的电荷密度和铝负极的高活性使得实现高可逆、长寿命的铝金属负极依然面临诸多瓶颈。本文系统回顾了铝金属电池的发展历程,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电解液(水系、离子液体和有机)体系中铝金属负极所面临的挑战和改性策略。最后对高可逆、长寿命铝金属负极的构建和新型高性能可充电铝金属电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可充电铝金属电池 铝负极 钝化 腐蚀 枝晶 rechargeable aluminum metal battery aluminum anode passivation corrosion dendrite 
硅酸盐学报
2025, 53(4): 880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广东 深圳 518107
为了推动热电器件的柔性化及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需要深入认识热电器件的关键性能、界面因素以及柔性稳定性指标在柔性热电器件中的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回顾了已有相关研究,柔性衬底器件是一种输出性能优异的典型形式,通过柔性设计可初步具备柔性;低维化柔性器件在热流方向和柔性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而纤维热电器件通过独特纺织架构优化热电效率,并且保持了高度柔性的优势。柔性热电器件在制备与设计优化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柔性稳定性与输出性能的协同提升。本文将为柔性热电器件的制备及设计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柔性热电器件 热电薄膜 热电织物 热电材料 热电性能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devices thermoelectric films thermoelectric textiles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硅酸盐学报
2025, 53(4): 862
AI高清视频导读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芯片的散热问题成为制约其稳定性与效率的关键瓶颈。热电制冷技术基于Peltier效应,通过精准温度控制和高效热量传递,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热电制冷的原理出发,系统综述了近室温热电材料的性能提升策略与芯片热管理中的集成应用。重点探讨了多级结构设计、柔性薄膜器件以及与其他冷却技术的集成优化,同时分析了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展望未来,热电制冷将在新型材料研发、集成优化及多功能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高性能电子设备提供高效可靠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热电技术 芯片 半导体材料 薄膜器件 热管理 thermoelectrics chips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thin-film devices thermal management 
硅酸盐学报
2025, 53(4): 84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