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堆肥对潮土剖面土壤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组分特征的影响, 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实验站长期施用堆肥的试验田为研究对象,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长期施用高量生物堆肥(EMI)、 常量生物堆肥(EMII)、 高量传统堆肥(TCI)、 常量传统堆肥(TCII)和化肥(CF)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在来源和组成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异, 堆肥使0~20和60~80 cm土层的DOC分别显著提高了81.94%~171.33%和61.18%~152.18%。 荧光光谱指数表明, DOM来源为微生物和植物混合源, 堆肥施用量的增加使DOM腐殖化程度加强, 造成表层土壤中DOM由陆源向生物源迁移,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DOM由陆源向生物源迁移。 三维荧光光谱和荧光区域积分表明, 生物堆肥和传统堆肥增加了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 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高量生物堆肥和传统堆肥增加了类富里酸物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含量; 施用化肥和堆肥均降低了类色氨酸的含量。 类腐殖酸含量、 类富里酸含量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整体呈降低趋势; 类酪氨酸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类色氨酸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且在20~40 cm含量最高。 相关性分析表明, 全磷(TP)、 全氮(TN)、 阳离子交换量(CEC)、 速效钾(AK)、 有机碳(SOC)和DOC等土壤理化指标与类酪氨酸物质呈显著负相关, 与类富里酸、 类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和类腐殖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硝态氮(NO-3-N)、 TN、 pH、 SOC与类色氨酸物质呈显著正相关。 总之, 长期施用堆肥增加了潮土表层DOM的含量, 显著改变了土壤中DOM的组成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潮土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Fluvo-aquic soil Compost DOM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3): 674
作者单位
摘要
以16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 探讨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通过分离纯化腐殖质中的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组分, 并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研究分析了F1(70%化肥+30%有机肥)、 F2(50%有机肥+50%化肥)和F3(100%有机肥)三种施肥方式下的HA和FA含量及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F3对于提升HA和FA含量的效果优于F1和F2处理, 说明有机肥的施用量越高, 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就越高。 元素分析表明, 不同配比的有机无机肥对HA和FA各元素含量及原子比影响不同。 F2和F3都提高了HA的缩合度, 降低了氧化度和极性, 其中F3的效果更加明显; 有机肥的施用还能促进HA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成, 并且在F2中的效果最好; 有机肥的施用同样提高了FA的缩合度而降低了氧化度和极性并促进了含氮化合物的形成, 尤其在F2处理中尤为明显。 腐殖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与F1相比, F2和F3提高了HA中脂肪族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物质的含量, FA的羧基基团、 脂肪基团含量也增加, 且在F3处理中表现最为显著; F2处理则降低了HA中脂肪烃物质的含量, FA中的碳水化合物则达到最高。 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 在三种处理中, 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HA和FA的脂化度而降低其芳化度, 其中F2处理中HA官能团变化更加显著, FA在F3处理中则变化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 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 并且提高了HA和FA的脂化度降低其芳化度, 但是不同用量有机肥下HA和FA的形成机制不同。
有机肥 无机肥 胡敏酸 富里酸 红外光谱 元素分析 固态13C核磁共振 Organic fertilizer Inorganic fertilizer Humic acid Fulvic acid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Solid 13C-NM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2): 523
作者单位
摘要
可溶性有机物(DOM)作为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碳氮循环、 养分转化及污染物迁移等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堆肥DOM的吸附行为, 可为堆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合理施用以及研究堆肥DOM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该研究选取黑土和潮土两种土壤, 以石英砂作对比, 开展不同吸附时间下三种介质对DOM的吸附试验, 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分析吸附反应溶液中DOM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 DOM在土壤中能很快被土壤颗粒吸附, 在最初的20 min内吸附速率最快, 随着吸附时间延长, 吸附速率会逐渐减慢, 并在260 min时达到平衡。 在吸附时间为20 min时, 黑土、 潮土和石英砂对DOM的吸附量, 分别占到260 min时吸附量的61.94%, 67.43%和61.57%。 在吸附时间达260 min时, 黑土对DOM的吸附量为9.30 mg·g-1, 潮土对DOM的吸附量为9.18 mg·g-1, 石英砂对DOM的吸附量为8.90 mg·g-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显示, 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 不同吸附反应溶液中DOM的吸光度值随吸附时间延长均降低, 在最初5 min内降低幅度大于5~260 min时段, 此外, 吸附反应溶液中DOM的SUVA254值先升高再降低。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果显示, 吸附反应溶液中存在三个有机荧光组分, 其中C1组分(325/410 nm)鉴定为UV类腐殖酸, C2组分(主峰为265/440 nm、 次峰360/440 nm)鉴定为陆地植物源类腐殖酸, C3组分(主峰为370/485 nm、 次峰290/485 nm)为典型的类腐殖质组分。 C3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于C1和C2组分, 但芳香性构化程度低于C1和C2组分。 黑土对C3组分的吸附能力最强, 潮土对C1组分的吸附能力最强, 石英砂对C2组分的吸附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 土壤类型和DOM自身的组成结构特征会影响土壤对DOM的吸附行为。 该研究可为堆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堆肥 可溶性有机物 吸附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Compos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dsorption UV-Vis spectra 3D-EEMF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2): 38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
该研究主要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和人工恢复方式对草原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变化特征, 为退化草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鄂尔多斯沙地不同退化样地与人工恢复草地, 对草原土壤的腐殖酸进行了分离提取, 采用元素分析、 13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荒漠草原土壤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土壤胡敏酸(HA)不同官能团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并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它们的结构特征和差异。 结果表明: 不同退化及恢复阶段HA碳骨架相似, 但各类碳原子(官能团)的含量不同, 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在胡敏酸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退化阶段, 土壤HA的芳香碳减少, 碳水化合物减少, 土壤HA的氧化程度增加, 疏水程度降低。 恢复阶段土壤芳香碳含量增加, 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 疏水程度略有降低。 土壤退化及恢复阶段, 胡敏酸(HA)的结构变化最大的部分是芳香碳、 取代脂肪碳结构, 其次是羧基和酯基碳和未取代脂肪碳结构。 植被恢复对腐殖酸结构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本氏针茅区和本氏针茅+油蒿区的HA结构中芳香化程度和复合程度较高, 氧化程度低。 围栏样区内土壤胡敏酸(HA)的酸度相对较高, 芳香化程度和复合程度仍然较低。 因此, 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变化可以反映草原土壤的退化程度, 进一步揭示草原土壤退化的机制。
胡敏酸 结构变化 官能团 元素分析 因子分析 Humic acid Structural changes Functional steppe soil 13 NMR 13 NMR Factor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9): 295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生物质炭表面灰分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生物质炭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吸附能力。 采用HCl-HF对400和600 ℃两种温度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进行酸洗处理, 去除生物质炭表面的灰分。 通过对比酸洗前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元素含量、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红外光谱分析图和吸附平衡试验结果探究酸洗处理对生物质炭表面吸附特性和光谱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酸洗处理能有效去除生物质炭表面存在的无机盐、 焦油等一系列副产物, 显著改变生物质炭的表面结构特性, 提高生物质炭的吸附性能。 (1)酸洗后生物质炭的碳含量相对增加, 疏水性及芳香官能团含量增加, 极性降低; (2)酸洗处理显著增加了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 处理后炭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46倍和6.75倍; 酸洗还显著提高了生物质炭的孔容及介孔含量, 从而大大增加了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 (3)两种生物质炭酸洗前后的红外光谱上关键官能团峰强差异显著, 尤其在3 398~3 447, 2 924~3 056, 1 378~1 439 cm-1范围内, 酸洗后生物质炭的振动峰强度显著减小, 表明生物质炭在酸洗后其表面脂肪结构和羟基减少。 (4)酸洗前后的吸附试验表明, 酸洗处理能够去除炭表面的灰分, 增加生物质炭的吸附位点, 进而提高其对2,4-D的吸附量。
生物质炭 酸洗处理 吸附特性 光谱特性 Biochar Acid elution Adsorption property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0): 329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研究了饼肥, 绿肥, 秸秆肥三种处理在等氮等磷条件下对胡敏酸结构特性的影响, 采用元素分析, 显微红外, 固态13C-NMR三种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解析, 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的胡敏酸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类似, 但还有很多明显的差别。 (1)饼肥处理的胡敏酸H和N含量最高, 绿肥处理的胡敏酸含O量最大, 秸秆肥处理的胡敏酸含C量最高 (2)红外分析显示, 三种处理的胡敏酸均含有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 饼肥处理的胡敏酸含氨基化合物最多, 绿肥处理的胡敏酸含羟基, 脂肪烃含量最大, 秸秆肥处理的胡敏酸含醇, 酚含量最高; (3)固态 13C-NMR数据表明饼肥处理的胡敏酸含有最多的羧基碳, 绿肥处理的胡敏酸含有烷基碳, 羰基碳最多。 秸秆肥处理的胡敏酸烷氧基碳, 芳香碳含量最大。
饼肥 绿肥 秸秆肥 胡敏酸 结构特性 元素分析 显微红外 固态13C核磁共振 Cake fertilizer Green manure Straw fertilizer Humic aci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Element analysis Micro infrared Solid 13C-NM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7): 185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3
2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广东 广州510220
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 文中针对黑土胡敏酸、 栗钙土胡敏酸和市售胡敏酸样品, 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其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吸附实验, 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两种分析方法探讨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3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均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其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对数和双曲线函数关系。 3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等温吸附线均为L型曲线, 且符合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 其中市售胡敏酸因其结构差异与土壤提取胡敏酸等温吸附线存在明显差异。 IR分析表明, 胡敏酸与阿特拉津之间存在氢键、 质子转移、 电荷转移和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 而ESR检测证实胡敏酸与阿特拉津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荷转移。
阿特拉津 胡敏酸 吸附特性 机理 Atrazine Humic aci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FTIR FTIR ESR ES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0): 26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161
3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天津 300192
选择公主岭市范家屯长达10年的耕作处理试验地,采集了不同耕作处理模式下的土壤样品,利用元素分析、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处理对黑土的0~20cm H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耕深松、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下HA的N/C,H/C,O/C值明显高于翻耕垄作、旋耕垄作处理;翻耕垄作处理下0~20cm土壤胡敏酸E4/E6值最小,芳构化程度高;而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下0~20cm土壤胡敏酸的E/B值最大,其芳化度最低;旋耕深松和旋耕垄作下表层0~20cm土壤胡敏酸的E4/E6值相同,与翻耕处理相比其芳化度有所降低;红外光谱吸收峰分析表明,翻耕处理下表层土壤胡敏酸中杂环氮的数量增加,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下表层土壤胡敏酸结构中的含氮化合物数量、脂肪族化合物数量增加,而旋耕垄作处理增加了表层土壤胡敏酸结构中的OH基、脂肪族的CH2官能团、氨基化合物含量;旋耕深松、翻耕垄作处理增加其表层胡敏酸结构中的C=O基及C-O基数量。
耕作措施 腐殖质 元素分析 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Tillage management Humic matter Element analysis Visible spectrum FTI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10): 264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3
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的胡敏酸对2,4-D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 分别将黑土和栗钙土土壤样品提取胡敏酸, 然后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吸附实验, 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两种分析方法探讨其机理。 结果表明: 黑土和栗钙土胡敏酸对2,4-D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吸附量基本一致, 分别为0.39和0.42 μg·kg-1。 黑土胡敏酸结构中较多的羧酸类基团使黑土胡敏酸初始吸附速率比栗钙土胡敏酸大得多。 两种胡敏酸对2,4-D等温吸附线均为L型曲线, 且符合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 模型。 IR分析表明, 胡敏酸与2,4-D之间存在氢键、 质子转移、 电荷转移和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 而ESR检测发现胡敏酸与2,4-D或其降解产物在吸附过程中产生了共价键。
胡敏酸 吸附特性 机理 2 2 4-D 4-D Humic aci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FTIR FTIR ESR ES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11): 292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
为了研究草原土壤退化与恢复机制, 以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定位站长期定位实验为基础, 采集了围栏禁牧、 轻度放牧与过度放牧等放牧管理措施样地的土壤样品, 提取其中的胡敏酸, 综合应用元素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相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谱对放牧和围栏的羊草草原样地表层土胡敏酸的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 在围栏禁牧和放牧条件下相比, 土壤胡敏酸的分子结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围栏样地的胡敏酸结构其芳香度明显降低, 显示出更高的脂肪族特性, 羧酸官能团含量降低。 经过围栏样地禁牧恢复的土壤胡敏酸结构中含有更多的来源多糖和蛋白质类母体的结构单元, 而不同放牧强度之间胡敏酸的结构组成差异不大。
胡敏酸 羊草草原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体13C核磁共振 Humic acid Leymus chinesis steppe FTIR 13C-CP/MAS-NM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6): 150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